找到相关内容813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密法修习报告

    密法修习报告  准提咒的殊胜  普尊  光音交融  二月份,在十方禅林法华法会期间皈依了师父。  二月份,在十方禅林台北道场上过几次“准提法仪轨”,就信心十足的到峨眉道场参加准提专修。真正披了法衣...华严经字轮仪轨》云“夫欲顿入一乘,修习毗卢遮那法身观者,先应发起普贤行愿,复以三密加持身心,则能悟入文殊师利大智慧海一。  《圆觉经》云:  “寂静奢摩他,如镜照诸像;  如幻三摩地,如苗渐增长;  禅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866536.html
  • 修习悲心的观想

    分为两个部分,包括从情世间摄取的观想和从器世间摄取的观想。 从情世间摄取的观想如下: 观想自己内心上,来世以后将出生的惑业之集,以及将来受生于五道或六道中时感受的一切...

    南喀贝著 缘宗法师译

    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1646015248.html
  • 在挣扎中修习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32092.aspx
  • 修习:心智的培育

    修习:心智的培育  ◆ 罗睺罗?化普乐 著  ◆ 顾法严 译    佛说:“比丘们!病有两种。那两种呢?肉体的病和心智的病。有人可以一年、两年、甚至一百年、一百多年肉体都不生病。但是,比丘们啊!世间除了心无染著的人(就是说,除了阿罗汉以外),心智方面能有片刻不生病的人,都是稀有难得的啊!”  佛的教诲,尤其是他所教的修习方法,其目的在培养健康、均衡和宁静的心理,使臻完美。不幸的是:佛教中几乎没有...

    罗睺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250634.html
  •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

     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  礼敬世尊、阿罗汉、正等正觉者   尊者阿迦曼的修习模式   第十三章 禅思的方法  Patipada  The mode of practice of ...非常明确地体验着正法,他以一种连贯一致、温和而优雅的方法去修习,应该可以很肯定地、衷心地称之为:当代比丘的「修习中道」。但是当我撰写他的传记时,并未描述他所运用的经行禅思,他是否在特别的方向上经行?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4453372.html
  • 菩提心的修习次第

      菩提心的修习次第 -- 释寂照   想成佛度众生,就必须发菩提心;有菩提心作根本,一切万行都成了佛道资粮。   一、菩提心是大乘法的种子   学佛法,以大乘法为最究竟,而发菩提心...生,苦因不灭,所以才发大愿去成就佛道。   四、菩提心修习的前提   修习菩提心必须由浅入深,其程序共有七个阶段:知母、念恩、求报恩、慈心、悲心、增上意乐、菩提心。在这之前还要先具两种观念:平等想...

    寂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40888571.html
  • 四无量心的修习

    修慈;为避免疲倦的生起,不应对不爱的人、极爱的人、中间人(无关系者)修慈;因为对死者修慈,绝对不能得证安止定和近行定,所以绝对不应对死者修慈。   慈的修习是以见和思念自己或他人的善和光明面为主的,置人於可敬爱处。此是一种心力的练习,由此而引生慈定。修慈的人最初须对自己修慈。以“我欲乐、不苦”或“保持我自己无怨、无害、无恼、有乐”以这样的念行心愿数数修习。然後以同样的慈心、慈愿遍满一方而住,如看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4438913.html
  • 累积修习禅定的资粮

    累积修习禅定的资粮   惠空法师 - 慈光禅学研究所   《俱舍论》中说人的烦恼有两大类,一种是天台宗说的见思烦恼,即小乘说的染污无知;另一种,天台宗说是尘沙无明烦恼,小乘说是不染污无知。这两种...就是我们修习禅定的资粮。 ...

    惠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4569682.html
  • 至诚恭敬 修习净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85603.aspx
  • 谈安那般那念之修习

    一、前言  佛法的重心在以解脱法为主之出世法,而解脱的实践,在于对念处之修习。完整的念处,包括了身、受、心、法四个范围,如果对于这些范围内之一切法,能够洞悉其中真实,便能确切了知诸法无常、苦、空及缘起的本质,从而解开系缚生死的结,达到解脱的境界。然而对于四念处之修习者言,除了对身、受、心、法的敏锐观察之外,还要进一步的增长三摩地,以至具有洞悉诸法之能力的地步。本文所要叙述的安那般那念之修习,由于...

    萧长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3944772.html